close

undefined

 

美國的紙牌屋、韓國的撲通撲通love、中國的上癮,市場上以網路觀眾設定的網劇已逐漸成為主流。

那台灣呢?我們的網路原生劇好像也有,卻仍不見熱銷之作。到底錯在哪?

 

已經日前娛樂重擊,發表了一篇探討台灣網路劇現況的文章〈跳脫電視框框,台灣網路劇為何燒不起來?〉,除了提到平台自製的網路內容,也將影音平台外的網路原生劇納入討論。其中關於網路原生劇的評論,作者從拍攝技術到編導都鞭過一次(當然也有褒啦),筆者剛好最近看過網路人氣頗高的《 Mr. Bartender 》第二季,想藉此劇進行討論

 

undefined

 

世代的對話還是憤青的單向吶喊? Mr. Bartender的企圖與定位

 

關於《 Mr. Bartender 》,以下簡稱M劇,不可否認的是第二季無論在網路討論度、點閱率都有亮眼成績,第二季 Ep01在YouTube上三個月內達到16萬次點閱率,相較於傳統傳媒體系壹電視的迷你網路劇《老闆沒說的事》算是相當成功,而文中所提到的第一季 Ep01至今也有19萬次點閱率。以較為庸俗的眼光來看,M劇作為年輕人自導自編的原生劇,在網路行銷(Facebook、YouTube)的數字上表現算是相當漂亮。

 

M劇無論是在第一、二季,都可以深刻感受到編劇想藉由對話傳達台灣現實情況,並帶入自我價值觀,像是年輕人與上一代對話的可能性及對於成功的定義。可惜的是,編劇的確需要相當程度的人生經驗,年輕編導在這方面仍嫌不足,造成部分對白總有種生硬、說教感。雖以他人生命故事作為基底,但卻沒有足夠歷練將故事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對白。

 

undefined

 

在拍攝技術、後製上,M劇表現相當不錯,畫面精美、配樂好聽,算是高製作水準的網路原生劇。當然該劇在網路族群熱烈討論的程度證明了,裡面的角色設定、對白確實打動台灣現代年輕人心,說出進入職場後(或即將邁入職場)的種種無奈。

 

台灣創作者的挑戰:文化難培養 淪為快速消費

 

Selfpick(M劇的創作團隊)以群眾募資的方式完成拍攝,並以電影版為最終目標邁進,雖然第二季拍攝計畫一度中止,如今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最終順利完成募資。透過群眾募資實現計畫是現在年輕創作者獲得曝光與支持的機會,而Selfpick團隊算是相當幸運的例子。影視作品觀眾付費觀看的觀念低落,不論是台灣或國外,原創劇本且非一線卡司主演的募資成功案例少之又少。創作力量與資金無法得到整合下,台灣的網路原生內容仍被侷限於快速被消費的網紅與時事話題。台灣本土影音平台的興起,能否創造多元合作機會、整合資源,讓更多年輕影音創作者與優秀演藝人才有舞台發展,可能是唯一突破的機會點。

arrow
arrow

    tvdramas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